金融机构助力小微正在进行时。日前,全国工商联发布《“助微计划”推进情况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两年间,参与的金融机构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,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,有力推动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缓解。
据悉,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,自2020年以来,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,以及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农业发展银行、平安银行和网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,连续两年开展“助微计划”,助力小微复工复产、健康发展。
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,全球疫情持续,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面临诸多挑战。调研显示,自2021年二季度至今年二季度,小微经营者的季度经营流水在13万元左右,现金流平均维持时常不足3个月,净利润率平均每个季度下滑0.53个百分点。
据介绍,小微的主要经营压力来自经营成本高、市场需求疲弱和疫情反复。近七成小微有融资需求,三成遭遇融资难题,主要难点为规模小缺少适配金融服务、抵押担保不足、利率过高、申请手续复杂等。
报告显示,两年来,共有127家金融机构响应“助微计划”。响应该计划的银行既有政策性银行、国有银行、股份制银行,也有来自各地的城、农商行、民营银行等。同时,在过去两年内,获得过贷款的受访小微企业中,大约有49.9%从两家及以上的银行获得经营性贷款。
另在2021年“助微计划”中,工行、中行、农发行等国有及政策性大型银行及平安、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,发放贷款金额占比超过7成,持续发挥主力作用。并且还需注意的是,在获得过贷款的小微经营者中,有48.8%是在2020年及之后首次获得银行的经营性贷款。
此外,从贷款发放方式来看,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,线上化渠道成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方式。报告显示,2021年内获贷款支持的受访小微中,超过80%通过线上渠道获得,88%认为利率可负担,67%认为获得融资的效率大幅提升。
根据报告,工商银行“小微e贷”、中国银行“惠如愿”系列、农业发展银行“小微智贷”、平安银行“小微智贷星”等,都采用了智能化方式;网商银行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、图计算技术等,给种植大户和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线上服务。
如今,“助微计划”迈入第三年,银行业继续合作互补。全国工商联倡议金融机构在2022年继续围绕助小微、振乡村、兴科创、促就业等重点任务,推动“助微计划”取得新成效。
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段思宇
关键字金融机构线上化信贷融资小微企业银行
相关阅读资本不仅仅只关注赚更多的钱,还关注世界上的贫困、平等、气候等方面的问题,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07-01 21:43上海出台增加补贴、减免房租等措施,为养老机构纾困解难。
06-28 15:22 王一鸣:可以研究通过贴息来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消费、信贷业务 06-25 14:58有63%雇主延迟、减少或者冻结招聘,20%小微企业冻结招聘,那就业机会在哪里?
06-23 20:57罚没款金额较2020年大增238%。
06-23 17:11 一财最热第一财经APP
第一财经日报微博
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
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
第一财经VIP APP
点击关闭